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深化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、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,11月11日,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治富带队,组织部分思政教师及工学院学生代表,联合安丘二中、红军小学师生共计60 余人,赴安丘公冶长书院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金黄铺就思政路,传统文化润人心” 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实践教学活动。师生们走进千年书院、触摸齐长城遗址,在行走中感悟文化魅力,在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。

公冶长书院坐落于安丘市石埠子镇孟家旺村城顶山前坡,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冶长的读书讲学之所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阵地。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公冶长传说”的发源地,这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教育智慧,公冶长德才兼备,拒仕大夫、承袭孔子遗志潜心教学育人,留下了“懂鸟语”“守诚信”等流传千古的佳话;院内两株公冶长手植的银杏树,树龄逾2500年,枝繁叶茂、相依相守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夫妻树”,证着文脉的绵延不绝。书院所在的城顶山海拔446米,因齐长城遗址横亘山巅得名,明代便以“青云作院拟蓬莱”跻身安丘八大景,如今更是集省级森林公园、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、山东省首批省级“长城驿站”于一身,每年接待研学学生达2万人次,成为兼具文化体验与思政教育价值的优质阵地。
活动当天,师生团队精神饱满、整装出发,乘两辆大巴车奔赴实践现场。踏入书院,古色古香的建筑、碑碣林立的庭院与金黄满地的银杏叶相映成趣,瞬间将大家带入厚重的历史氛围中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认真聆听公冶长的生平事迹、书院的历史沿革,深入了解“失信于鸟”的传说背后蕴含的诚信之道,感受古代先贤“教学育人”的人文精神与“德才兼修”的道德追求。在两株千年古银杏树下,师生们面对至圣先师孔子画像,庄重举行集体诵读经典、传统礼仪体验活动,朗朗书声穿越时空,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“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,更要走进历史、走进现实。”张治富院长在活动中强调,此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以传统文化阵地为课堂,让师生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脉络、感悟文化魅力,既增强了文化自信,更让思政教育变得有温度、有质感,有效提升了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。安丘二中、红军小学的带队教师也纷纷表示,这种跨学段、多形式的联合实践,打破了校际壁垒,实现了资源共享,为学生们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。
来自三所学校的师生以小组为单位,围绕“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”“礼序文明的传承路径”“诚信精神的当代践行”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,部分小组还通过情景演绎再现公冶长讲学场景,让思政学习“活”起来、“实”起来。我校思政教师陈志荣深有感触地说:“将思政课堂搬到传统文化现场,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认知,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自觉。”安丘二中吕老师也表示,这种“行走 + 体验 + 研讨”的教学模式,拓宽了学生的视野,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。
活动结束后,师生们纷纷分享感悟。大家表示,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溯源之旅,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,通过实地走访和互动学习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、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未来将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,把诚信、厚德、笃行的品质融入学习生活,筑牢理想信念根基。

此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是我校深化思政教学改革的又一创新尝试。近年来,学校始终坚持“思政 + 实践”的育人理念,不断探索多元化教学场景。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推动思政课与传统文化、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持续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,助力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家国情怀,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